刘恒老师:叔侄不对饮,父子不同席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,叔侄不对饮,父子不同席,师徒不对坐,这三句话讲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礼教与家庭伦理的关系。这三个词分别用了对饮、同席、对坐,实际上是告诉我们,我们和这三种亲属关系,也就三种长辈关系,不可以平起平坐。
首先我们来看叔侄不对饮,它讲的是仁孝之道,而我们讲这个父子啊,他讲的是尊卑之道。而师徒古人论的是忠义之道,那我们说这个叔侄指的是泛指父母以外的我们家内戚和外戚,我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。
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姑舅亲辈辈亲,砸断骨头连着筋,这就说同样是舅舅和外甥,叔叔和侄子这关系,他是有个微妙的差别的。在中国古代,对于舅舅和外甥的关系,这种亲属关系更好维系一些,而叔侄的关系稍稍微妙一些。
如果我和叔侄之间相处的时候,我就更严谨一些。如果我的侄子犯了错误,我对他管教的时候,我可能会讲究一些方式方法,而不能过激。一旦过激孩子不懂事,回家就会跟他妈去说这件事,但他妈妈是外人,很容易离间我们叔侄的关系。
但是如果我对我的外甥很苛刻,很严厉的管教的时候,我外甥可能也不懂事,回家跟他妈一学,他妈说那是你亲娘舅,这事儿就不会发生离间我们舅舅和外甥关系,这种事情不会发生。这就是咱们说为什么中国古代说这个姑舅亲,可能会更亲一些,也就是这种亲属关系更容易维系一些。古代才有歌,哥去侄不亲,才有这么一句话,这就是咱们说的叔侄不对饮的解释。
再看父子不同席,父子当然也不能平起平坐了,因为父亲为长辈,我们是晚辈,那父亲呢对我们教养和管教的义务。而叔侄呢,我们对叔叔的关系要敬重和恭敬他们,因为是我们的长辈。我们再来看父子之间的关系,父子属于直系血亲,爸爸给我无形的生命,妈妈给了有形的身体。
父母对子女有教养和管教的义务,而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有赡养和孝敬的义务,这是我们说的父子的这个关系,在古代是怎么规定的。咱们在看,还有一个就是除了长辈和晚辈之外,还有一个特殊的我们的长辈,这就是师父。古代的师父那个父是父亲的父,也就是说师徒如父子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虽然师徒没有父母那种血缘关系,不是父母胜似父母。
因为什么,父母是生身的,而师父是教我生存本领的,一个是先天我的生身之母,一个是后天教育,教养我成人的师父。那这个师父由于没有这种血缘的关系的维系,所以师徒必须得设立门规,也是不可以逾越这种规矩。这就是我们说的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关系如何维系,靠的是规矩,也就是我们说的西方金。父子在南方火体现尊卑,然后叔侄在冬方木,他体现的是仁孝。这是我们古代对三种长辈伦理关系的一个概括。